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但是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,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,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,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、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等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,为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。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大力推进能源革命、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途径,必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控制化石能源总量,着力提高利用效能,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。
当前,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仍在持续,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受影响较为明显,我国也把经济发展的目光重点转向国内,充分挖掘并持续开拓国内市场和需求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既是中国财富增长的关键时期,也是实现“民富”的关键时期,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改善民生、拉动内需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助力“民富”的重要方式,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正当其时。在资管新规推动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同时,大资管市场格局也在不断构筑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,深化保险公司改革,提高商业保险保障能力。
继2018年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之后,国内第二家审理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——北京金融法院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。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,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日趋向好。其中,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“第一推动力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今年两会,解学智带来的提案正是《发展供应链金融 促进乡村产业体系建设》。
金鹏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三方面的政策建议:一是制定跨国企业财资中心的认定标准。二是实施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税收安排。三是实现跨境资金自由便利流动。
殷兴山表示,随着允许金融机构通过破产方式有序退出,现有的破产法律制度局限更加突显。对此,他表示,可以通过在企业破产法中设“金融机构破产”专章,解决相关问题。
杨小平建议,应优化人民币跨境使用环境,稳慎推进人民币国际化。
在文爱华看来,当前,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着缺乏健全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、缺乏适配的政策与机制、缺乏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、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因素掣肘。
余留芬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的全国两会,她继续关注小微企业融资话题,并提出相关建议。
展望未来,融资租赁业需紧跟“十四五”规划步伐,在发展大趋势中寻找新契机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租赁行业也将全面进入“量质齐升”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。其中既蕴含机遇,又暗藏挑战,只有正视现存的问题与挑战,行业才能走得更稳更远。
“十四五”期间,在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影响下,金融科技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,将带动融资租赁向智能化、数字化方向发展,金融科技将在业务开展、风险控制、资产管理等关键环节为融资租赁插上新的翅膀,而善用者将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开局之年,新年伊始,与信托、租赁、消费金融、资产管理等行业相关的监管政策频频出台,拉开了“十四五”时期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的大幕。
联动东西南北,多个区域重大战略持续向纵深推进;统筹国内国外,新发展阶段赋予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新的内涵和外延。
金融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,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,保险业也需要进一步发挥风险减震器、社会稳定器和经济助推器的功能作用,更好地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,推动“十四五”时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。
碳达峰、碳中和不仅对环保产业、能源产业有重大影响,与各行各业也息息相关。
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,建立常态化退市机制,提高直接融资比重。这是对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和总体要求,意味着“提高直接融资比重”依然将是未来5年甚至更长时期的重点任务。
2021年,中国经济仍将延续复苏态势。要抓住战略机遇期,集中精力推进改革创新,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内生动力,实现“十四五”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“2021年是‘十四五’开局之年,也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年。对金融业而言,要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提供更好支持,就需要围绕实体经济需求,进一步优化金融供给侧结构,提升金融服务效率。”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认为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为保证顺利开好头,货币政策调控要灵活精准、合理适度。
江西省新余市渝水湘淮村镇银行助力乡村产业发展
人行湘西州中支深入农村开展储蓄国债宣传
河南平顶山,提升服务出口型民企水平
张家口农行扩大“惠农e贷”服务春耕备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