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随着资本市场深化改革举措接连落地,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,对实体经济的适配性不断增强。今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。分析人士认为,全面实行股票发行注册制已经临近,资本市场还将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,未来直接融资占比有望继续提升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。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增多的复杂局面,我国经济恢复取得明显成效,高质量发展取得新进展,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,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持续显现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。年初,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,人民银行已经把绿色金融确定为今年和“十四五”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。他列举的几项重要工作包括:完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、强化信息报告和披露、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应对气候挑战、深化国际合作等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、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,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。
2021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,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、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。为在落实“十四五”规划上有一个良好开端,金融机构应在研判经济形势的前提下,形成清晰的发展导向。
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关键在于产业兴旺。去年,云南省政府将肉牛产业列为重点扶持对象,提出打造千亿元级肉牛产业、“十四五”时期肉牛综合产值翻番的目标,并出台了支持肉牛产业加快发展的“牛九条”等举措。
2020年疫情期间,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实现稳定运行的压舱石。在中国经济迈向下一个新台阶的过程中,如何进一步提振消费成为关键。从各国的经验来看,虽然发放消费券、推动假日经济都是有力举措,但收入增长才是提振消费信心和能力的根本驱动力。因此,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,要“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”;2021年《政府工作报告》也表示,将“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”。
粮食是基本民生商品,粮食安全关系到宏观经济运行、社会和谐稳定以及国家独立发展,是实现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基础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“解决好十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,始终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”“中国人要把饭碗端在自己手里,而且要装自己的粮”。
我国期货市场近一段时间接连迎来“高光时刻”——4月19日,广州期货交易所正式揭牌;4月26日,期货法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初次审议。前者意味着全国期货市场布局进一步完善,后者意味着期货市场将迎来专门立法,均事关“十四五”时期期货市场长远发展。
我国幅员辽阔,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多发的国家,灾害种类众多、造成损失严重。近年来,我国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,但仍存在保障能力不足、保障制度不完备等深层次问题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提出,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,提高防灾减灾抗灾救灾能力,发展巨灾保险。这对于完善我国应急管理制度、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。
当前,我国经济社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,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民生保障事业成为我国积极应对全球风险、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“十四五”规划)将“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”作为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。
“对于商业保险来说,增强保障功能,多层次服务民生保障建设是必然要求。商业保险应坚持应保尽保原则,按照兜底线、织密网、建机制的要求,加快健全覆盖全民、统筹城乡、公平统一、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。”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。
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提出“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、竞争力、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,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”。结合《纲要》相关内容,我认为有六大重点金融应着重把握。
2021年3月,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(以下简称《纲要》),为全国人民勾画出开启“第二个百年”新征程的宏伟蓝图,是未来五年乃至十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。
进一步发挥风险保障功能是保险业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出发点。《通知》提出,要充分发挥保险保障作用。具体来看,农业保险和人身保险是重点着墨的两大领域。
站在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的交汇点,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(以下简称“规划纲要”)对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。“十三五”期间,中国保险业发挥了“稳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双重作用,为国民经济健康运行提供了可靠的风险转移和保险保障支持。
金融安全关乎发展全局。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,提出“实施金融安全战略”,并将其与粮食安全、能源资源安全放在了同等重要的位置。
能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但是传统化石能源资源的消耗,也导致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,威胁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。今年全国两会通过的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,对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、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等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,为能源行业的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。“十四五”是碳达峰的关键期、窗口期,大力推进能源革命、优化能源结构是实现“双碳”目标的重要途径,必须加快构建清洁低碳、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,控制化石能源总量,着力提高利用效能,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。
当前,疫情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仍在持续,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受影响较为明显,我国也把经济发展的目光重点转向国内,充分挖掘并持续开拓国内市场和需求。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,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,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。
“十四五”时期,既是中国财富增长的关键时期,也是实现“民富”的关键时期,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于改善民生、拉动内需显得尤为重要。作为助力“民富”的重要方式,财富管理市场发展正当其时。在资管新规推动市场进一步规范的同时,大资管市场格局也在不断构筑。
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,深化保险公司改革,提高商业保险保障能力。
继2018年上海金融法院成立之后,国内第二家审理金融案件的专门法院——北京金融法院于2021年3月18日正式成立。
自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,区域协调发展的态势日趋向好。其中,金融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“第一推动力”发挥了重要作用。
余留芬在接受《金融时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,今年的全国两会,她继续关注小微企业融资话题,并提出相关建议。
在文爱华看来,当前,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存在着缺乏健全的乡村金融服务体系、缺乏适配的政策与机制、缺乏系统的金融服务与产品、缺乏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等几方面因素掣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