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融业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金融业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,双向开放的金融体系加速形成。
日前,中国社会责任投资高峰论坛(IFCII)秘书长、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长贝多广表示,作为社会资源配置“排头兵”的金融行业对于蓝色经济的发展可以起到独特的引领作用。为实现可持续的海洋开发与利用、提升沿海地区人民的福祉,蓝色金融需要实现从“输血”到“造血”的功能转变,通过提供可获得、可负担且商业可持续的金融服务,帮助沿海地区的蓝色产业、蓝色就业人群实现转型和可持续发展。
2022年7月1日,是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庆典日。25年前的今天,香港回到祖国的怀抱,洗刷了民族百年耻辱,完成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重要一步。
今天,9500多万中共党员、14亿中华儿女满怀喜悦与豪情,迎来了中国共产党100岁生日,这是属于全国人民的历史时刻,是我们共同庆祝的日子。
近期,人民币汇率有所升值。往前看,既有支持人民币升值的因素,也有支持人民币贬值的因素。未来可能推动人民币贬值的四大因素不能忽视。
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。国际形势严峻复杂,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,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冲击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......
近年来,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。为加强金融监管协调,补齐监管短板,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。自此,金融委统筹协调金融管理部门,强化宏观审慎管理,注重事前和事中监管,治理金融乱象,清理整顿金融秩序,基本上将各类金融风险化解在萌芽和发展阶段,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
随着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快速渗透和高效应用,数字经济在促进社会公共服务均衡性、改变传统市场竞争格局、重构产业发展模式、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。
对于美国经济来说,2022年或将是一个备受考验的年份。
2021年,我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举措不断推出,多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,外资持续稳健流入,国际化进程稳步提升。
近日,《金融时报》记者与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、全国证券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郑建彪,致同全国北交所、新三板业务主管合伙人江永辉展开对话。
2020年5月,上海市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工作正式启动。2020年12月31日,试点的第二批创新应用对外公示。
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。在中共中央宣传部近日举行的“中国这十年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,金融管理部门带来了一份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领域改革与发展“成绩单”。这份“成绩单”显示,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取得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,重点领域风险得到稳妥处置,金融风险整体收敛、总体可控,金融体系稳健性不断提升。
近几年,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不断增长,利率逐步下降,小微贷款服务覆盖面和对单户的支持力度都有明显提升。
回望过去十年,我国国内生产总值(GDP)由2012年的51.9万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14.4万亿元,这背后离不开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良性循环,尤其是金融宏观调控精准有力的支持。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无论怎么强调都不为过。解决好14亿多人的吃饭问题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。
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,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、实现碳中和目标方面,责无旁贷,任重道远。应大力发展绿色金融,推动绿色金融发挥更积极有效的作用。
市场化个人征信机构作为征信行业重要组成部分,肩负着建立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的重要使命,而征信机构合规工作建设则是个人征信行业健康发展的生命线。
应高度重视有效信贷需求不足等问题,采取切实的措施,提振市场主体信心,稳定预期,激发需求,促进经济社会大局稳定。
近年来,以“反催收联盟”为代表的、针对个人借贷的恶意逃废债行为和相应组织迅速增多。
国资委近日印发通知,明确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、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、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、华润(集团)有限公司和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5家企业正式转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。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朱昌明认为,这标志着国有资本投资公司从试点阶段开始转到推广阶段,是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程中的里程碑事件。
日前,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《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》,明确要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。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、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提出,数据可用于指导政策和商业运行,并指导公共政策。
基建投资被视为稳定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。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张斌表示,从投资环节来看,基建存在一个非常突出的现象是区域分布不合理。他认为,基建并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要均等地做,毕竟基建是为人服务的,人流往哪走、产业往哪走,基建就应该往哪配,这样基建才能发挥更大作用。
近期,人民银行研究局课题组发布文章,鼓励创新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产品。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表示,绿色金融多是在能源消费端提供资金支持,转型金融则是在工业生产端提升碳密集型行业的转型速率,可有效弥补绿色金融的制度不足。